首頁 排行 分類 完本 書單 專題 用戶中心 原創專區
筆趣繁體小説閲讀 | 免費繁體TXT小説線上看 > 都市 > 301 Moved Permanentl > 第103章 朕與天下共法(1)

301 Moved Permanentl 第103章 朕與天下共法(1)

作者:desc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4-19 02:33:36

群臣肅然無聲,此刻誰都看出來了,皇帝今日有一篇大文章要做。

“朕記得昔日在文華殿讀書時,劉三吾學士教過朕一篇文章,是漢代時大儒董董仲舒給漢武帝的奏摺,朕還記得是這樣寫的。”

“臣謹案《春秋》之文,祝前世已行之事,以觀天人相與之際,甚可畏也!國家將有失道傷敗,而天乃出災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矣。以此間天心之仁愛人君,而欲止其亂也!”

“他還說過,天子受命於天,天下受命於天子。”

“他的說的天,是指老天爺嗎?是指上蒼嗎?”

說著,朱允熥猛的抬頭,指向翰林學士當中,“黃子澄,你是翰林院的大才子,你來跟朕說,天指的是什麼,朕記得學這篇古籍那天,你也在文華殿!”

久不曾被皇帝點名乃至問話過的翰林學士黃子澄,馬上打起精神,甚至有些激動的開口道,“回皇上,董儒所說的天,指的是民心,春秋之中所說的天意,也指的是民心。”

滿朝都是寒窗數十年的進士及第的讀書人,自然都知曉這其中的含義。董仲舒的學說之中,上是天,中是皇,下是學,末是民。在這樣的排序之下,皇帝是不被壓製的,而是被天的所威壓和限製。

儒家口中的天,其實是很廣義的。包含民心道德禮儀三個方面,以天寓意是因為天是不變的,這些也就是永恒的,君主違背這些,就是違背了天意。

這種學說的含義,其實是對皇權的限製。

朱允熥說道,“如此看來,早在西周時期,當時的人就明白,誰擁有民心就是有德,誰有了民心就有天命!”

“得民心者得天下!得民心難,喪民心易!”

“朕之所以今日說這麼多發這麼大的火,就是因為下面那些糊塗官,丟的是大明的民心。”

朱允熥加重口氣,“記住,丟的不是朕的民心,而是大明朝的民心。”

似是說得累了,朱允熥對身後招招手,王八恥小跑著端了一碗茶過來。

王八恥伺候了朱允熥一輩子,自然知道皇帝的脾性,所以這茶水半溫半熱,方便他一飲而儘。

朱允熥喝了茶,臉上掛著似笑非笑的表情,“朕記得還學過這麼一篇文章,也是大漢朝的故事,說的是漢文帝時期的廷尉張釋之。”

“漢文帝有次出巡中渭橋,有一人不知怎麼混進了隨行的隊伍,驚了文帝的乘輿,抓了這人之後文帝讓張釋之審理。”

說著,朱允熥又看看群臣,指著翰林院眾人之中,領班的解縉說道,“朕說乏了,你來說下文。當年朕讀的時候,你是陪讀。”

“臣遵旨!”解縉行禮,而後緩緩道,“張釋之審理之後,認為此人隻是好奇聖駕是何等樣的,所以不過是犯了蹕罪,便判了此人繳納罰金而已。”

“文帝聞之大怒,命張釋之誅殺此人。”

“張釋之奏道,法者,天子於天下公共也。而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於民也。且其方時,上使立誅之則已。既交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傾而天下用法皆為輕重,民安所措其手足?”

“不愧是翰林院的才子,引經據典張口就來!”朱允熥笑笑,“張釋之敢和文帝硬頂,且告訴文帝,你當時殺了就殺了,可既然交給了臣來審理,臣就要秉公執法,執法之後就不能再改弦易轍。”

“這個人很好,可是漢武帝時期還有個廷尉杜周,和他截然不同是吧?”

解縉忙道,“杜周審案,不尊法理且揣摩上意行事,史書記載,上所擠者,因此陷之。上所欲釋,久係待問爾微見其冤狀。”

“好,好才學!”朱允熥又讚了一句,繼續問道,“那麼你告訴朕,張釋之和杜周,他們這麼多的含義,或者說他們為何這麼做?”

解縉鄭重道,“漢武帝時杜周之所以如此行事,乃是信奉權尊於法,法出自君!”

“而漢文帝時張釋之,則是主張法與天下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分享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