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排行 分類 完本 書單 專題 用戶中心 原創專區
筆趣繁體小説閲讀 | 免費繁體TXT小説線上看 > 都市 > 全文章節斬儘奸臣後,大明盛世三百年 > 第140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祭天大典

“另外,讓內閣擬旨,福王違反大明藩王律令,罰俸一年,王府左右長史各杖二十,以儆效尤。”

“至於河南承宣佈政司……算了,就這樣吧!”

福王出城和二王相見這事,洛陽和河南承宣佈政司根本就沒辦法,福王的身份擺在那裡。

想到這裡,崇禎心情愉悅了許多。

日子一天天過著,離祭天時間還有七天的時候,禮部和欽天監告訴他,皇帝要提前七天齋戒。

要求他單獨宿止,不飲酒,不吃葷,不去看望病人,不去弔喪,不聽音樂等等。

為此,王承恩被欽天監和禮部拉過去培訓了一天,回來後就變得神神叨叨了起來。

規矩隻有兩條,這也不行,那也不行。

他也隻能每天呆在東暖閣內,看摺子、睡覺。

到了祭天的當天,卯時一刻,齋宮中太和鐘響起。

儀仗就從乾清宮出發,孫傳庭一身明晃的盔甲跟在身後,左手按刀,龍行虎步。

一路上都是二十一衛的軍士,各個精氣神十足,比一個多月前不可同日而語。

到了天壇的時候,在京的四品官都已經等候了,太和鐘聲停止,鼓樂聲起,祭天大典正式開始。

PS:嘉靖十三年(1534年)圜丘改名天壇。

正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戎,就是軍事,這是一個國家和平與昌盛的強有力的保障。

崇禎已經在整頓兵政、開武科、用名將、設火器研究院了,強軍指日可待,那麼剩下的就是對權利的鞏固了。

有時候,權利和強兵並不一定能完全鞏固權利,那麼祭祀就誕生了。

祀,就是祭祀,和神靈交往的大節,代表著權力的來源和統治的正統。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誰有資格伺候神明?也就代表著誰有資格代表神明統治人間。

統治者通過壟斷祭祀,收回普通人與神明交流的權利,隻此一家,别無分店,

於是一套極其繁瑣、盛大的儀式誕生了,

第一項迎帝神……第二項奠玉帛……第九項望燎。

足足用了近一個時辰,祭天儀式才完成。

儀仗回到東暖閣後,崇禎一屁股坐在了軟塌之上,王承恩倒了杯茶遞了過去。

一邊輕輕的給崇禎垂著腿,一邊低聲道:“皇爺受累了,這是第一次,有經驗了以後就好辦了!”

崇禎端著杯子的手下意識的抖了一下,喝完一杯茶才長長的出了口氣,真是太累了。

光是禮樂都換了九種,什麼中和之曲、肅和之曲……一直到最後的時和之曲。

那種場合,即便他貴為皇帝,即便他從後世穿越而來,知道沒有神明,他也不敢馬虎。

隻能老老實實的跟著掌禮官的節奏,不斷的俯伏跪拜。

他算了一下,差不多拜了七十多次,磕了近兩百個頭。

若不是這三個多月,每天早上都有鍛鍊,估計這套儀式他都堅持不下來。

據他所知,此刻祭天大典,單單是列隊護駕,就將二十一衛原有的軍士都給弄了出來。

一套祭天大典,前前後後足足花了七八萬兩白銀,祭祀時煮牲所用的柴錢都用了近千兩。

中間有沒有人貪汙不知道,但足可以看出古代祭天的重要性。

也充分表現了當權者為了維護統治所下的功夫了。

這樣讓他想起來一句詩: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如果真的有神明,那為何曆朝曆代會天災不斷,餓殍千裡?這麼淺顯的道理沒有人懂嗎?

說到底都是統治階級的糊弄和百姓認知差距,從這一方面來說,他的任務還是任到重遠的。

他要打造一個全新的大明,百姓在遇見天災人禍的時候,首先第一個想到的是朝廷,而不是跪求蒼天。

一邊的正給崇禎錘著腿的王承恩聽見崇禎的歎息聲,以為崇禎是太累了,連忙說了一句,崇禎聽完瞬間來了興致,滿血複活。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分享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