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排行 分類 完本 書單 專題 用戶中心 原創專區
筆趣繁體小説閲讀 | 免費繁體TXT小説線上看 > 都市 > 全文章節斬儘奸臣後,大明盛世三百年 > 第1066章 農業科技的分支,雜交水稻?

番薯的推廣主要在陝西、山西和福建三地為主,目前已經達到了六萬頃,因為乾旱,畝產四石半左右,明年的目標則是八萬頃。

土豆的推廣主要是受限於種子,預計明年能達到一萬頃左右。”

說到這裡,宋應星停頓了片刻,臉色一陣糾結,但很快就繼續道:“院中還在開展一項研究,那就是在全國各地尋找稻株高大、稻穗飽滿、粒多稻來育種,

將他們種在一起,通過稻花粉的傳播,看看能不能培育出一種新的水稻種子,如果能成功,那麼畝產至少在三石以上。”

我艸……

崇禎心中吐槽了一下,驚的差點站起來了。

這不就是後世的雜交水稻的培育方法嗎?

農業研究院都已經有這種認知了嗎?

這要是研究出來,那真的是逆天了,將徹底的改寫華夏、乃至全世界的農業曆史。

壓抑著興奮,崇禎淡淡道:“這是誰想出來的?”

“陛下,此法是我們根據西漢著名農學家氾勝之在《氾勝之書》中記載「穗選法」改良而來,很有些類似畜牧中的雜交、果木中的嫁接之法。

可惜通過這兩年的試驗,進展雖然有,但不算太大。”

見宋應星有些泄氣,皇帝態度不明朗,一直未出聲的火器研究院院長徐光啟立刻站了起來:“陛下,關於這件事情,臣有幾句話想說,請陛下允許。”

“準!”

崇禎好奇的迴應了一句。

徐光啟沉聲道:“陛下,對於培育種子的事情,宋院長與臣聊過很多次,臣認為此理論上是可行的,理由有三,

其一,氾勝之是西漢著名的農學家,他這本書與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元代王禎的《農書》,稱之為三大農書,

如果此法有問題,經曆了這麼多年,不說刪掉此法了,但至少會在書中批註,但現在沒有,那就是說明被曆代農學家認可的,

至於為什麼沒有成功,一是這項研究耗費的物力、人力、財力等根本就不是個人能支撐的,二是曆代高層不重視。

三是研究是書籍少、對農業的認知不夠。

恰恰這三點在現在都不存在,西漢離現在已經一千六七百年了,曆朝曆代的農書數不勝數,有無數的經驗可以借鑒。

陛下和朝廷對農業研究的重視、投入的財力、給予的支援等,都是華夏曆朝之最,我們欠缺的是時間而已。

其次,據臣所知,據朕所知三河馬就是雜交來的,騾子還是馬和驢雜交來的,還有果木的嫁接等,動物都能完成跨品種的雜交,那植物也是可以的。

第三,到目前為止,我們並沒有多餘的研究方向,既然如此,那不如先做著,

成功則罷了,失敗了也是積累了經驗,同時也是給後來人排除了一條錯誤的路。

臣記得,陛下當初對臣和院中的幾位主事說過,研究就是在不斷的試錯中前進,最終結果不一定正確或者滿意,但研究過程的發現才是最重要的。

請陛下給農業研究院一些時間。”

“陛下,臣讚同徐院長的想法!”

“陛下,請給農業研究院一些時間!”

徐光啟的聲音剛落,工業研究院的院長王徵、岐黃研究院的院長張景嶽兩人站了起來,朝著崇禎躬身。

他們都是搞研究的人,自然是明白這其中的難度,但更知道未來的潛力。

見狀,崇禎看著徐光啟,輕聲道:“徐愛卿,還記得朕送給你們火器研究院十六個字嗎?”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分享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