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青銅器在出土的時候,表現聽出來的品相,最外層往往是綠鏽,當然也有可能是綠漆古或黑漆古。
在綠鏽下面,往往還有一層藍鏽,這也就是古玩界俗稱的孔雀藍,有孔雀藍的,通常是青銅器裡的極品。
青銅器的第二層則是紅鏽。
第三則是金或銀的材質,古代的青銅器,尤其是文物,通常是要進行鎏金或鍍銀的,第三層的正是這種材料。
直到第四層開始,才出現真正的青銅材質。
有些青銅仿品,往往隻仿照三層,忽略了金銀層,可以通過這種方法進行辨别。
除此之外,真品青銅器表面還會因為老化、萎縮產生層次感,形成厚實的皮殼,甚至有桔皮紋的特征。
别說是這個年代的高仿品也難以模仿到這種程度,就連互聯網時代,機器也難以磨出這種材質感。
所以,辨别層次感,實際上是青銅鑒寶中的重要的指標。
理論是如此,但實際情況還要進行分别。
李幼薇就是通過這一方法辨認出了高仿青銅器,和馮曉峰一樣,她並沒有接受獎金,而是反手捐給了博物館。
不過她提了一個要求,要和朱亞文先生握握手。
朱亞文笑嗬嗬得答應了,林然看他笑的樣子,心想:“如果是馮曉峰,估計他會直接拒絕吧,這老頭子。”
相處時間不長,但林然心裡卻已經確定,他除了在鑒寶以外,肯定不是個正經的傢夥。
接下來又有三個人分别認出了仿品,也有一些其他的觀眾,他們的鑒定功底就比較差了,對好幾件真品提出了質疑,最終都不需要林然出面,冬館長就進行了答疑。
人們的熱情並沒有因為識别不了仿品而退去,他們完全被激發了鬥誌,在博物館裡對每件展品都進行了認真細緻的觀察,自從被限製之後,博物館已經很久沒有出現這般熱鬨的景象了。
冬館長和其他研究員都笑的合不攏嘴,這家博物館能不能賺錢還是其次,能將文化傳承下去才是他們的首要目的。
而一直排隊的趙恒,也終於進入了博物館內。
看著館內的藏品,他不由眼前一亮。
這位收藏家的收藏品,裡面竟然有不少一級文物。
隻可惜這裡是港城,否則博物館肯定會要求他進行上交。
但是讓趙恒想不明白的是,這些東西究竟是從哪裡來的?
就拿東周時期的青銅器舉例,規模之大,甚至超過了國家博物館的東周文化館,這麼值錢的文物,得花多少心思才能拿下。
而且他也沒有忘記此行的目的,他沒有打算認出仿品,隻是想藉機認識收藏家,希望能和他進行商談,將一些有曆史研究價值的文物進行迴流。
跟隨著人群,參觀了一圈博物館後,他看到了站在二樓樓梯上正在交談的林然和朱亞文。
看到林然的一瞬間,他覺得有些眼熟。
而他旁邊的那個老頭子,應該就是這次展會的主辦方了,因為他身上卻是散發出一種絕非凡人的氣質。
恰巧此時,林然準備去一趟衛生間。
他離開了冬館長等人,找到機會,趙恒立即跟在他背後。